大牛市要来了

标签:
股票财经 |
分类: 大势@股市 |
证券互换便利,这一招确实是卡得非常好的!有当年朱总理解决三角债的神韵,这个台湾的教授解读的挺好,可以一看。当然,他对中国股市下跌的原因解读是错的,需要注意一下。
鉴于之前一直有人认为高层对炒股的态度是厌恶的,我前两周把大大的金融论述摘编认真通读了一遍,感觉完全不是之前普通投资者的一般理解。
首先,金融的地位非常高,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影响甚至决定了经济健康发展;其次,要加强新时代下的资本理论研究,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要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第三,强调了资本主义的资本市场和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关键区别是我们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不能盲目的创新,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脱节。
因为我们的资本市场虽大不强,基本上是银行体系的一个分舵,以前都是安排银行行长来管,所以实际上资本市场的理论创新根本谈不上,实践创新更是拿不出手,总不能把转融通违法减持当成实践创新在书里说吧。因此在摘编中资本市场的部分是比较少的,我感觉有五分之一就多了,对资本市场更多是要求和方向。上一轮中央巡视,提出了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政治性和规律认识不足的问题,这是很到位的。但巡视过后并没有太大的长进,才有年初险些又搞出股灾来而紧急换人,终于用了一个银行体系之外的人当村长。昨天证监会的纪检组长官宣被查了,可见资本市场的问题有多深,也许不是证监会任上的事情,但一个问题官员在关键位置上,这个部门的工作方向偏离中央的要求也就好理解了。
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哈姆雷特很正常,有朋友说看了这本书将股票清仓了,躲过了五月起到9月中旬的大跌!结果挺好,但经济现象中的错误归因太多了,上周五我修改软件出了点编写错误,结果大量买进一堆股票,虽然昨天大幅盈利,但不能就说我改得对。因此,同样朋友不能用清仓结果的完美来证明自己对本书的理解正确客观。
我觉得这本书编得挺好的,除了资本市场是探索性的,金融其他部分都很好地总结了阶段性成果。我们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支持了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即使在碰到了房地产行业癌症爆发和三年疫情的打击,现在很困难,但也可以说是最好的结果了,一旦转向潜力不可限量。资本市场成为国民经济的失血点和负资产,成为与中国男足并列唯二对中国男人(资本市场还伤害了女人)最无言的伤害,这个确实是毋庸讳言的事实。通过看这本书,知道中央对资本市场究竟是怎么认识和考虑的,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找准方向!路虽远,行且将至!
在我看来,资本市场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早已到了一个临界点,并不困难。当年毛主席提出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不是革命性的创新,而只是一种深扎于中国社会现状研究后的自然结果,只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就很容易做到。
中国资本市场的中国特色是什么?
99.99%以上的散户占主体的投资者结构,三分之二以上的央国企市值,以及一个不准炒股没有任何中国股市交易实操切身经验的市场监管部门,我想这是世界上唯一具备这三个特征的资本市场。针对这样的中国特色,我们可曾有任何的实践创新?完全没有!没有实践创新,怎么可能有理论创新呢?这是内地股市这些年一直走不出三千点困局的原因,而不是说股票发多了,撑不起来。
本以为2015年起的三场股灾,是中国资本市场长征的湘江之战,马上就要迎来遵义会议时刻,没想到一个央行退休副行长一句“去杠杆”就把股灾的教训给定论了,几十万亿的市值损失完全白白浪费。然后,这九年间我们的监管者又试了一个又一个来自华尔街的新工具,量化交易啦,雪球啦,中证1000期指啊,一遍又一遍,把我们这些金融消费者割得伤痕累累,中国股市从而也成为全球最大的财富消耗平台。还好,幸亏后来不搞强制结汇了,要不然赚再多钱也不够在A股赔的。
所以我很期待,9月24日这一波发起的强劲上涨,是一场真正的改革之战!短期的财富效应股市这三十年并不是没有,但是如果我们真的因此迎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遵义会议时刻,把资本市场里的博古、李德逐出舞台的中央,真正按照大大的要求根据中国特色做出针对性的变革,那中国股市不仅会强劲上涨三五个月,而且会像道琼斯指数一样上涨十年以上!
到时候,我们中国的“巴菲特”才可以在他的自传里说,他的成功,不只是他个人的牛逼,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生在中国,有强大的“中国卵巢”效应!
谨以此,记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五周年之际!祝祖国生日快乐!繁荣昌盛!祝朋友们投资顺利!
盛世中国,如先辈们所愿!也如我们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