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没有发现的黑洞,导致消费迟迟起不来
(2025-08-04 20:08:37)
标签:
财经股票 |
分类: 宏观经济 |
某券商傅姓首席经济学家的演讲视频最近几天刷屏了,开始以为是讲日本的所谓“资产负债表衰退”,觉得不值一驳,就没看。后来看到朋友圈几个还算不错的证券分析员也转发了,就简单看了一遍。
总的来说没什么新东西,就是把你我都知道的一些问题描述了一遍,然后再强调日本与中国还是有很多相似性的,春秋笔法,言外之意中国很可能也失落多少年呗,但又不敢明说。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可说,不可说。
在他的论述里,国债收益率压到2%,是整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不高的一个表现,没有哪个行业投资回报率比得过国债了,所以企业家没信心,宁愿去买国债。但根据万得数据,上半年的A股总市值是80.95万亿,而截止到8月31日公布的5104家公司的半年报,其净利润为2.9万亿,这样算下来,如果A股是一只股票的话,投资回报率达到了3.58%。随着这几天上证股指跌到2700点,6月底是2967,投资回报率应该会更高,整体上应该接近国债收益率的两倍。
所以单从宏观上的简单对比来说,刨掉癌症后巨亏的房地产以及产能大扩张后大亏的太阳能产业链,投资回报率远超过国债收益率的上市企业或者行业,应该还是有不少的,美联储马上要进入降息周期时还盲目唱空中国实体经济基本面,并不可取!
但从宏观上看,M2很大,存款也很大,可是贷款和投资却在减少,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之所以这样去年初我就知道了,毕竟我也不是搞经济研究的,我倒是想看看哪个经济学者能写篇文章把问题指出来,找到问题,相当于就解决了一半。很遗憾,这一年中我发现几个喜欢公开发言的经济学家注意力都在日本身上,写文章,做讲座,都是在那里论证日本是怎样衰退的,以及我们现在跟它那时候是多么的相似啊!
中国当下的问题如果解决估计可拿诺贝尔奖,不去研究鲜活的中国经济,反而去翻寻日本的故纸堆,老实说,我真有点不齿。正如我上篇文章所说的,对中国来说,日本不是一个好榜样,这个世界上唯一值得我们还可以学点东西的,也就大漂亮国了。
表面的问题我们都看到了,我们真的不是没信心,而是口袋里没钱!
央妈说没钱,没钱那就多发点,存款准备金率都降到7字头了,五年利率差不多快降到不到3%,流动性不能说不足。天天一堆的骚扰电话,说XX行最近给准备了几十万、几百万的备用金,利率3%不到。
问题是,这些钱有很大一部分在空转,为网络贷款公司创造高额利息收入。
无孔不入的网络贷款,各种各样的平台金融小贷APP广告,这帮吸血鬼已经把央妈说要支持给消费者和小微企业的贷款,早就按照最低年化10%的利率发给整个社会中最激进的消费者和最激进的企业主,然后又逐渐扩散到一般的员工和一般的家庭,尤其是在三年疫情之后,没有多少人能幸免。
表面上看,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存款还挺大,但是这中间,有多少是借着支付宝的钱,转身去还微信欠款的过桥资金?!
这些钱的规模到底有多大,目前尚无权威机构公布。这些钱乘以10%到20%,就是陷入“便利的”互联网金融债务陷阱的消费者、经营者和投资者每年必须付出的代价。
恒大搞房地产时的借贷利率不过也就15个点而已,暴利的房地产行业都撑不住这样的高利率,那些本来只想在疫情中短期应应急的网络借贷者,他们靠做什么行业才能还得起这每年十几个点高利息的借贷?
所以,这个问题几乎是无解的,他们努力一辈子估计也还不完,毕竟,普通人没几个能有许家印那通天的本事。
消费为什么不振,经济为何不振,首席经济学家们想到过这个问题没有:当年的日本可曾有这种无孔不入的网贷?
沉重的债务和利息负担已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了,然后又是第三方催收的无休止骚扰,不知道哪一件事情就成为压垮一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今年的消费越来越不行?
因为高利贷的绞索,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绞得越来越紧,央妈发的流动性越多,网络贷款吸血鬼新的子弹也就越多,网络贷款的盘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加剧整个社会的窟窿。
中国社会最积极的那帮消费者和投资者,他们刚刚庆幸逃脱了房奴的命运,却又变成各大网贷平台的牛马!
这是典型的市场失灵,这种问题如果不行政性解决,靠市场自己纠偏,最后步房地产的后尘,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网贷总规模可能远远比不上房地产贷款,但它的牵涉面太广,而且很多都是年青人,代表未来经济的希望,一旦矛盾激化,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解决办法其实也简单,央行多少成本给这些网络贷款公司的,在这个共度时艰的时刻,应该督促他们让利与民,消除暴利,与借贷者协商还款,给老百姓一点喘息的机会。对这些网络贷款公司,短期可能会造成一些损失,但从长远看,只有救活了这帮最积极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中国的经济才有希望,他们未来的消费能力将会带给网贷公司持久的价值。
如果不闻不问当鸵鸟,最终这些借贷者只能死路一条,网络贷款公司也只留下一堆坏账,整个社会陷入死循环,别说消费,不出现极端事件就不错了。
中国历来有“救急不救穷”的说法,这大概也是为何中国不学习西方直接给老百姓发钱。如果我们发现消费不振、经济不振真的是如上所述的网络贷款陷阱的问题,政府发挥出主导作用,推动网贷公司解决问题,并给疫情三年借贷后陷入危机的老百姓一些利率上的补贴和帮助,让他们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秩序,这将是“雪中送炭”,让这帮最积极的人更快地走出疫情后困境,迅速激活全社会消费活力,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如此,中国之万幸!